原标题:转给高考生!教育部 2023 年高考志愿填报十问十答来了,填报志愿 9 大误区
一、在哪里可以了解高考成绩、志愿填报时间和方式、各高校招生计划、往年录取参考等志愿填报权威信息?
考生可按照本省(区、市)公布的高考成绩发布时间,及时通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招生考试机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权威渠道查询高考成绩。各省(区、市)在发布高考成绩的同时,一般会公布志愿填报时间、方式和办法,并提供今年各高校招生计划、往年录取情况参考等权威信息。
考生高考志愿是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请广大考生一定按照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相关要求按时完成志愿填报。前期,教育部已会同有关部门协调互联网平台对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进行了权威标识,请广大考生在信息查询时认准官方权威渠道,切勿轻信网络不实信息。
二、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有哪些公共服务?
教育部高度重视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工作,指导各地建立了招生考试机构、高校、中学多方面志愿填报咨询公共服务体系。
在教育部层面,每年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举办“高考网上咨询周”活动,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参加,通过文字问答和视频直播等方式,为全国考生和家长提供志愿填报咨询指导和服务。2023 年咨询周时间为 6 月 22 日 -28 日。
在各地层面,地方招生考试机构将为考生精心编写多种形式的志愿填报服务材料,包括高校招生计划查询、高校近年录取情况、志愿填报办法和招生录取政策、考生须知等,并通过专题讲座、视频直播、开通咨询电话等方式为考生解疑释惑。
在学校层面,招生高校会组织开展现场咨询、网上咨询、电话咨询、在线直播等活动,解读学校招生章程、招生办法和往年录取参考信息,提供各类志愿填报咨询服务;中学会面向考生和家长进行志愿填报培训,及时提供相关部门和高校权威宣传解读资料、发布渠道、发布安排等信息,并组织教师为考生和家长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服务。
考生可以通过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各高校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或编发的志愿填报相关资料等渠道查询所需参考信息,也可通过拨打当地招生考试机构、高校和中学开通的咨询电话或线上咨询等方式了解相关政策和信息。
三、高校招生章程有什么作用,如何查询?
高校招生章程由学校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国家招生政策制订,是学校开展招生工作的依据。考生在填报志愿前,应仔细查阅拟报考高校的招生章程,全面了解高校招生办法和相关招生要求。
主要查询途径有: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的“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各高校官方招生网站等。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https://gaokao.chsi.com.cn)
四、高考招生有哪些投档录取模式?
高考投档录取模式由各省级招生委员会确定,一般有两种模式: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和顺序志愿投档录取。
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采用“分数(位次)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先按照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再依据考生填报的平行志愿顺序、结合高校招生计划和投档比例依次进行检索,当检索的志愿有投档缺额时即进行投档,投档成功后不再检索填报的后续平行志愿。在一轮完整的平行志愿检索投档过程中,每位考生最多只有一次被投出(投档成功)的机会。
顺序志愿投档录取模式,也称为梯度志愿投档录取模式,采用“志愿优先、遵循分数”的原则。即同一批次允许考生填报若干个按顺序排列的志愿,通常称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等。在第一志愿投档时,凡第一志愿填报相同的考生,遵循从高分到低分按投档缺额进行投档;第一志愿投档录取完毕后,如所填报志愿有投档缺额,进行第二志愿投档录取。依此类推。
投档工作由省级招生委员会负责,考生电子档案投档到相关高校后,高校按照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进行录取。
五、考生被投档后有退档风险吗,哪些因素会造成退档,被高校退档影响后续批次录取吗?
高校招生录取实行“学校负责、省级招办监督”机制。无论是平行志愿投档录取还是顺序志愿投档录取,考生的退档风险主要有两个。一是考生高考成绩没有达到所报专业录取分数且不服从专业调剂;二是考生存在不符合高校招生章程规定的其他要求。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认真阅读拟报高校招生章程,防止因误报而被退档。
被高校退档的考生不影响考生后续批次录取。考生还可参加本批次征集志愿投档录取(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将高校未录满的计划再次公布补征志愿)或后续批次的投档录取。已被录取的考生,不能参加后续志愿投档录取。
六、填报志愿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考生在志愿填报前要做到四个了解,做到“知己知彼”。
一是了解国家需要。个人的成长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拟报的学校和专业选择应充分考虑国家和社会需要,立志在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中体现个人成长价值。
二是了解个人情况。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考生要综合考虑自己的高考成绩、兴趣特长、未来志向等因素,理性考虑意向学校。
三是了解高校情况。了解意向高校近年录取分数(位次)情况、学校招生章程内容和该校在本省招生各个专业人才培养、就业前景等情况,新高考省份考生还要注意高校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
四是了解招生政策。了解本省(区、市)志愿填报办法、投档录取规则等信息。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应及时向有关招生考试机构、高校和中学咨询。
七、填报志愿时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应结合考生本人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各方面信息,科学选择,自主填报。
一是合理定位。知分、知线、知位次。成绩(位次)的高低,是考生填报志愿的基础因素,决定了可选择的高校和专业范围。考生要合理定位,理性选择志愿,不盲目攀高,也不妄自菲薄。
二是统筹考虑。考生应结合个人志向、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生涯规划等多种因素,着眼于国家需要和社会需求,综合考虑。高校专业没有所谓“冷热”,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考生和家长切记盲从,也不要追求“不浪费分数”的极端想法。
三是初选方案。按照“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思路,结合本省(区、市)可填报的志愿数量,参照意向高校近年录取情况,分冲刺志愿(往年录取位次略高)、稳健志愿(往年录取位次接近)、保底志愿(往年录取位次偏低)三个区间段选择相应的高校。同一区间段内几个高校应参照往年录取位次适当拉开距离,保持一定的梯度。要注意选好保底志愿,防止所有志愿偏高脱档。
四是优化完善。对初选志愿进行综合优化,根据意愿,合理排序,避免志愿顺序安排不合理带来的风险。平行志愿虽然等同于同一个志愿,但是在投档检索时有先后顺序。考生在充分了解相关高校近几年录取位次及位次变化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意愿合理安排志愿顺序。
五是正式填报。根据确定拟报考志愿的顺序,严格按照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规定的志愿填报流程和操作要求,填报个人志愿信息。
八、填报志愿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是牢记填报时间,尽早进行填报。考生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填报志愿,填报志愿系统按照规定时间关闭,关闭后考生将不能再填报。建议考生尽早填报,尽量避免集中在截止时间临近前填报。
二是增强防范意识,管好个人信息。考生应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号、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和志愿填报系统密码等登录信息,不要泄露给他人,防止志愿被他人篡改。
三是勿信小道信息,谨防上当受骗。社会上一些机构或个人开展的各类志愿填报咨询活动存在政策解读不准确、信息提供不真实、费用收取不规范甚至诈骗等问题,提醒考生和家长不要轻信。此外,还存在有机构或个人以所谓的“权威专家”“内部信息”等名义开展虚假诈骗活动,提醒考生和家长提高警惕,严防被骗。
九、录取工作采用什么方式,一般什么时间开始?
高校招生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各省(区、市)录取工作一般于 7 月上旬开始,8 月底之前结束。
十、录取通知书何时能收到?
高校一般会在录取结束后一周左右向录取新生寄发录取通知书。若考生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高校官方网站上查询到了录取结果,一直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可及时联系录取高校公布的招生咨询电话查询本人录取通知书邮寄情况。
对于成绩不错的考生来说,填报志愿肯定是想选名校。填报名校不错,但是这种填报志愿方式欠缺考虑,风险较大。不可否认,名校,比如说“211”和“985”高校,在硬件、软件上都较优越,能考上名牌大学固然是好事,但完全从“名牌”出发选高校,不考虑其他因素,特别是专业因素,则是不明智的。更何况,“名牌”大学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普通高校一些专业也有特色,具有很强的实力。
因此,填报志愿时,不要只考虑“名校”,要走出非“名校”不报的误区。
教育部明确指出:“高校的招生章程是高校向社会公布有关招生信息的必要形式,其内容必须合法、真实、准确、表述规范。高校的招生章程经主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招生政策规定进行审核备案后方能向社会公布,不得擅自更改。学校法定代表人应对学校招生章程及有关宣传材料的真实性负责。高校依据招生章程开展招生工作。”
招生章程不同于招生简章,对高校招生的专业会有更详细的说明,比如说体检条件限制、转专业限制等等,有很强的规范作用。这既是对高校的一种约束,也为考生创造了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它是考生了解招生政策、学校详情的主要途径,是填报志愿不可或缺参考资料。
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愿之间拉开梯度是非常重要的。就全国现行新高考改革的情况来讲,基本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实行平行志愿。平行志愿遵循“分数优先,依次检索,一次投档”的原则,大大降低了考生落榜的风险,同时也保证了考生直接精准投档到某一院校的专业,突出了高考分数(或位次)的作用。在考虑志愿梯度问题时,可以使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原则。
第二种志愿模式是顺序志愿,遵循“志愿优先,服从调剂”的原则。此时,第一院校就非常重要了,或者我们也说第一志愿。
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一个误区是:盲目选择热门专业。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经常会问“今年什么专业热”“什么专业是好专业?”实际上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冷热的差异。盲目相信热门专业,一是可能在大学生活中非常痛苦,二是可能为了热门浪费了许多分数。
热门专业分数高,竞争激烈,成绩不太突出、竞争实力并非很强的学生在挤热门专业时,容易落榜。即使侥幸被院校录取,由于热门专业里人才济济,自己实力不是很强,在就业选择和以后的工作中也很难占得优势,抢得先机。正确的做法应是 了解“热门专业”而又不忽视“冷门专业”,“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考生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还有一个误区是,喜欢凭着专业的名称来选择专业,而对专业内涵不了解。实际上,不同专业之间所学的课程、发展方向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如许多学生想选择生物方面的专业,那么可能在填报志愿时遇到以下几个专业:生物工程、生物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他们其实是截然不同的。再举个例子,口腔医学是往牙医方向发展的专业,口腔医学技术则是研究假牙制作等等。
另外,不同学校的同名专业,可能学习研究方向也有所不同,如材料学,如哈工大材料工程专业实力很强,因为它研究的材料和航天有关,既有金属材料,还有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北京科技大学的材料工程,则更强在金属材料上,因为其前身是北京钢铁学院;天津工业大学的材料工程强在纺织材料上,因其前身是天津纺织工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的材料工程,主要研究丝绸材料,因为它是由浙江丝绸工学院发展而来,其前身可以上溯到 19 世纪末的蚕学馆。
因此,考生在看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再结合学校去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该校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否属于学校特色专业,有无硕士、博士点,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专业当中居于什么位置,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如何。另外,还可以看下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老师,今年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多少啊?”“我这个分数,能上你们学校吗”……在咨询会上,分数是家长们咨询得最多的问题。类似的问题把招生老师也给难住了,他们只能告诉家长“录取分数不是学校决定的,要看考生报考的情况”。
“你们学校往年不是 570 分录取吗?”一名家长的小孩今年考了 570 多分,对招生老师的答复“这个分数有些风险”,她表示质疑。在咨询会上,不少高校会粘贴出该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以供考生和家长查阅参考。本是一个参考系数,不少家长却误把它当成衡量的“尺子”,拿孩子的分数和以前的录取分数线“对号进座”。
实际上,“提档线”的概念目前已基本不提,而 “投档线”,即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在今年投档完成后自然形成的,录取结束前无法准确知道。另外,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有的还有“大小年”现象,即一年高,一年低。考生要多分析几年的录取情况,还需要关注分数线与批次线的差值、分数线对应的考生“位次”等。
平行志愿虽然减小了志愿填报的风险,但仍然存在一定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 投档后又被退档的风险。
平行志愿的投档率相比顺序志愿较高,考生也不会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但是仍有投档后会被退档的风险。比如说不符合招生计划备注中的特殊要求,如:单科成绩要求、眼视力条件条件要求、身体条件等等,因这些原因退档的考生,将直接进入征集志愿。这是平行志愿最大的风险。
2. 定位不准确的风险。
一种情况是院校定位太高,考生对自己的实力估计过高,所填报的院校志愿投档分均高于自己的高考分,导致滑档;还有一种情况,院校定位过低,失去了冲更好院校的机会。
3. 采取传统理念导致分数浪费的风险。
平行志愿不像顺序志愿,以“一个学校 + 一个专业”为一个投档单位,如果采取传统理念,把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强制排列在一起,极有可能导致分数的浪费。比如说,A 学校有 x 专业和 y 专业,B 学校有 m 专业和 n 专业,录取分数为 x >m>y>n,如果说按照 A 学校排列完再填 B 学校,那么就是 xymn 的排序,此时 y 专业如果没录取,B 大学的 m 专业录取概率也无限降低,正确的填法应该是 xmyn。
在选择高考志愿时,父母固然要考虑孩子将来的职业规划,但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他的自身特性。选择符合考生特性的专业,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为将来获得一个理想的职业创造条件,这才是最佳选择。
考生自身特性包括个人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能力倾向、个人身体条件等 4 个方面。如果父母选择孩子不喜欢的专业,就是违背了考生的个人兴趣爱好。试想,面对一个自己根本不感兴趣、完全不喜欢的专业,又如何要求他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再比如,一个考生性格内向,平日少言寡语,不喜欢与陌生人打交道。如果父母选择让孩子学医,将来当医生势必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患者。医患接触是必不可少的诊疗环节,而孩子的性格特征不适合当医生,父母没有考虑到这点。
每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而且最好能进名牌大学读书。这种愿望会在孩子填报志愿问题上充分表露。有些父母还固执得有些过分,主观决定考生的志愿,忽略孩子的兴趣、爱好,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分歧很大,给孩子造成不小的压力。在填报志愿的整个过程中,父母的角色定位是参谋。应该把填报志愿的决定权还给孩子。
高考决定着近千万考生的命运和前途。考入什么样的学校,上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上大学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如果父母给报的专业他不喜欢,甚至一点兴趣都没有,将来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
父母关心孩子的未来发展,并对志愿填报十分重视的心情完全是可以理解的。父母毕竟阅历丰富,有社会经验,把该说的话都说到了,也完全应该,但同时也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争取达成共识。
5G 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更多地理相关产品,请扫码了解: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原文链接:https://learning.sohu.com/a/691556802_10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