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芳菲,春和景明。4 月 22 日,在第 53 个世界地球日和第 27 个世界读书日交汇之际,为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我校组织召开了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读懂地球这本书”的座谈会。党委书记马俊杰出席并主持座谈会,自然文化研究院和《自然文化概论》编写组相关人员参加座谈。参会人员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开展自然文化研究,以及《自然文化概论》教材编写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
党委书记、自然文化研究院院长马俊杰在讲话中表示,在世界地球日与世界读书日相继来临之际召开座谈会共同研讨,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有着重要意义。世界地球日是全人类共同的生日,在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盛大时刻,我们思考和关心的问题依然是:我是谁,我在何处?我从哪里来,我向何处去?我能做什么?答案也许不止一个,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有幸福与明天。遥望地平线的另一端,我们看到的还是自己。珍爱地球,保护自然,人生更有意义。马俊杰指出,我校自成立了自然文化研究院以来,相关文化成果不断产出,当前《自然文化概论》的教材编写和课程设置将为自然文化系统研究奠定坚实基础。要继续以地学为根基,发扬我校专业特色,为推动自然文化研究贡献力量;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宜居地球不懈奋斗。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授王根厚在发言中说,了解、认识以及研究地球的内在规律并探索与其和谐共生的道路对人类发展极为重要,这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开展自然科学研究,另一方面要开展自然文化研究,让生态文明思想内化于每个人心中。他表示,自然文化与学校最具特色的学科体系地学相结合,具有极强的优势,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要更加注重两者的有机结合,打造我校文化学科品牌优势。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授程捷在发言中表示,要深刻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才能利用改造自然。只有“不逆自然而行,顺自然而为”,才能更好的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赢。正如《自然文化概论》是从文化发生的源头、过程、因素、结果、发展来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也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阐述“两山”理论、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以《自然文化概论》课程推出为抓手,从理论基础、学科体系、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不断丰富,推进学科建设,为把我校自然文化研究发展地有声有色、独树一帜添砖加瓦。
土地科学技术学院白中科教授在发言中指出人类生存发展所依赖的系统,是通过协同形成的复合系统。生态保护修复是协助遭到受损退化的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其中,“协助”是关键词,其实质是希望人类创造或改善促进生态系统恢复与发展的条件。而自然文化理念很好的契合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向,通过自然文化的熏陶,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刻体会文化在自然领域的意义。
自然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晓鸿认为,自然文化是人类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利用自然的漫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如何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其核心命题,自然文化研究院作为自然文化研究与推广的重要平台,将更加注重传播自然文化教育,加强交叉学科建设。她呼吁,在世界地球日与读书日来临之际,我们应当心怀对自然的虔诚与敬畏,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向世界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祝愿。
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自然文化研究院兼职副院长于海亮在发言中结合自身工作经历提出,当前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阶段, 不仅需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的物质基础建设, 更需要提升到文化观念层面,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共荣的生态意识、价值取向。自然文化研究能够系统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唤醒人与自然的情感,是普及生态文明思想,提升生态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
珠宝学院院长、自然文化研究院兼职副院长郭颖教授在发言中通过对石玉文化的介绍,引入对自然文化的思考,他表示,要提高文化在自然科学中的融入感,用新角度,新思想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自然学科的热爱,也让文化在自然学科中有研究发展的条件和空间。《自然文化概论》这本教材实践性较强,推广价值高,为提升高校大学生自然科学文化素养,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做出贡献。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副教授孙洪艳在发言中表示,只有读懂了地球这本书,我们才会知道如何去珍稀和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从读懂自然,进而深入到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顺应自然,进而保护自然。孙洪艳就《自然文化概论》编写意义进行了阐述,她提出人在利用自然的时候形成了文化,通过学习了解自然和文化的关系,让人类研究自然从被动转化为主动,若能将自然文化大面积推广必会得到多方反响。
自然文化研究院副教授阙建华结合其从教经历,对自然文学和大学语文教育等内容作了心得体会,我校有许多驻校作家和特聘作家开设的文学写作课程,为我校学生提供了浓厚的文学氛围,极大程度上调动了我校学生对自然文学的兴趣。大学要更加重视文学教育,切实培育大学生文学兴趣、提高大学生文学素养,助力当代青年更好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海洋学院副教授关翔宇在发言中表示,海洋是地球上最主要的生态系统。随着人类认识海洋、理解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以及调试“人—海”过程不断进行,至今,海洋成为联系世界各国的重要载体和桥梁,海洋文化也在默默助推着世界各国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和文明进程。海洋作为地球最大的“宝库”,亦是《自然文化概论》教材中的重要部分,该教材清晰明了地展现了众多自然文化,让更多学子以文化会自然,通过自然学文化。
自然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王璐琳结合其地质专业的学习经历以及在编写《自然文化概论》一书时的体会和经验,分享了自身感受。她表示,《自然文化概论》可以帮助读者学习到自然文化的内容、特征、形式以及形成,体验到丰富多样的文化类型,感受到人类社会、自然万物的和谐统一。在未来,她希望将此书翻译成多种语言,进行全球范围的传播,让更多人了解自然文化的深远奥义。
(文 / 韩岱彤 韩如意 刘玥含 摄 / 王启祥 屈元英)
原文链接:https://www.cugb.edu.cn/jdxw/42658.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