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考核要把功夫下在平时的重要要求,认真执行《公务员平时考核办法(试行)》,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示范引领,着力做深做细联系点工作,以点带面提高全市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整体质效。
一、立足首都功能定位,织密点面结合网络。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紧紧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聚焦高质量发展,深化“接诉即办”改革等中心工作,综合考虑以往工作基础、领域结构、层级分布等因素,从市、区、街道乡镇选取 30 个单位作为市级联系点,指导其发挥工作展示窗口、创新试验平台、典型示范载体功能。各区各垂管单位上下衔接、因地制宜,建立若干特色联系点,逐步形成条块结合、层级兼顾、领域均衡的平时考核联系点网络。
二、加强全周期业务指导,提高联系点建设水平。 找准影响和制约平时考核工作质效的关键问题,深入联系点调研指导,实现三个“全覆盖”。一是实地调研全覆盖。综合运用集中座谈、蹲点调研等多种方式,对 30 个联系点逐一走访,全面掌握平时考核制度运行和效能发挥情况,梳理形成 97 条指导性意见,推动各联系点完善实施方案、优化指标体系、创新考核方法。二是台账管理全覆盖。建立工作台账,明确 30 个联系点制度创新的目标任务和成果形式,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信息月报等方式,动态跟进平时考核全周期运转情况,及时挖掘创新亮点做法,引导形成特色工作品牌。三是质量评估全覆盖。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体系,年底对联系点建设情况开展全面评估,晒出“成绩单”,对评估排名靠前、全年工作任务完成较好的单位,年度考核优秀比例提高到 25%。
三、孵化典型创新案例,示范引领面上工作。 聚焦重点难点问题,指导各联系点从指标体系设置、考核方法创新等 6 个方面,结合工作实践开展课题研究,提炼形成 23 个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创新案例,为提升平时考核质量提供生动鲜活的基层方案。比如,在指标体系设置方面,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将践行“红墙意识”、12345 热线“接诉即办”工作成效纳入平时考核指标体系,凸显首都功能核心区工作特色和人民至上发展理念。在考核方法创新方面,市市场监管局统筹考核资源,将政务服务“好差评”结果与平时考核审核评鉴相结合,激励公务员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四、注重标杆辐射带动,提升整体工作质效。 印发工作专刊,召开全市工作推进会,及时将联系点有益经验上升固化为全市层面的工作要求和操作规范,联系点抓点促面、由点及面的辐射带动作用初步显现。一是减负落到实处。全市各级公务员使用 PC 端、移动端 APP 等不同载体开展平时考核,不搞流水账式纪实,推动平时考核“瘦身”减负。二是形成比学氛围。各级机关以联系点为标杆,普遍围绕岗位职责和中心工作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动态指标体系。街道乡镇学习联系点以结果使用强化制度执行的办法,64.3% 的街道乡镇将平时考核结果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参考。三是导向鲜明树立。各级机关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好”等次差异化分配,重点向参与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北京市庆祝活动服务保障、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等中心工作部门和个人倾斜。各级公务员普遍反映,平时考核推动公务员管理从“粗放”向“精细”转变,干事创业紧迫感更强了、内生驱动力更实了、正能量更足了。
突出对党忠诚 强化使命担当
着力加强公务员队伍政治建设
天津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根本,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落实到公务员育选管用全过程各方面,激励广大公务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生动实践中建功立业、奋发有为。
一、坚持以政治忠诚立根固本。 坚守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个“根”和“魂”,推动广大公务员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一是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公务员培训的首要任务,持续开展对党忠诚教育,深入实施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计划,2021 年培训 21 万人次。建立完善处级领导职务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制度,做到“凡提必考”、以考促学。二是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市委宣讲团对全市各级机关开展 3 轮全覆盖集中宣讲,开设党史视频课程 371 门,创新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建立机关干部下沉社区入列轮值工作制度,5.4 万名公务员下沉一线当“员”入列,砥砺初心、践行使命。三是强化政治历练实践锻炼。选派 203 名有潜力的局处级公务员到信访维稳、东西部协作等工作中磨砺成长,选派 100 名处级公务员担任乡村振兴示范村第一书记。今年初迎战新冠疫情时,组织近 3 万名公务员深入防控一线,其中 8000 名同志连夜奔赴疫情最为严重的津南区、河北区,在封控区承担物资转运、执勤值守等任务,知重负重、逆行而上凸显了强烈政治忠诚。
二、坚持以政治标准把关定向。 把政治标准贯穿到公务员管理各环节中,严把政治关,做到“首关不过、余关莫论”。一是加强源头政治把关。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务员录用调任转任工作的意见》,对市级机关公开招考、遴选选调职位全面实行差额考察,在面向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定向考录中,专门设置“政治品德和工作实绩”测评环节,占总成绩 40%,高于笔试、面试权重,切实把政治素质好、有家国情怀的优秀人才选拔进公务员队伍。二是鲜明用人政治导向。公务员职务职级晋升一以贯之突出政治标准和实绩导向,着重看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任职资格评定防止只重专业水平忽视政治要求,对政治上不合格的坚决不予考虑。在区级领导班子换届中,对 30 名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一级、二级巡视员优先提拔重用。三是严格考察政治素质。修订《天津市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办法》,明确 16 个“是否”情形和 10 种具体考察方式,建立健全组织工作半月报制度,通过开展家访、列席会议、跟班培训等多渠道掌握“活”情况,以常态化、场景式的识别评价,考准考实公务员政治素质。
三、坚持以政治担当服务大局。 突出事业发展需要,鲜明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导向,激励广大公务员以实际行动践行政治忠诚。一是聚焦中心任务引领担当。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连续 9 年开展绩效管理,2021 年将市委市政府重点任务全部细化为绩效指标,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划好“标准线”。认真开展中组部公务员绩效管理试点工作,积极推行年度绩效奖差异化分配,切实把“管理人”和“推进事”结合起来,持续激发干事动力。二是聚焦大事难事强化担当。连续 3 年开展全市重点工作专项考核,深入一线跟踪了解公务员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新动能引育、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任务中的德才表现,加大表彰奖励力度,2021 年以来对 60 个集体、408 名个人进行嘉奖记功,激励公务员扛重活、打硬仗。三是聚焦人民满意夯实担当。深化拓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全链条打造先进典型培育、遴选、宣传平台,坚持“向群众汇报”机制,形成“海河夜话”、“五常五送工作法”等天津品牌,引导广大公务员在躬身为民服务中擦亮人民公仆底色。
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西要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的重要指示精神,山西省着力促进公务员培训工作从“做没做、有没有”向“好不好、优不优”提升,为全方位推动山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一、突出思想引领“铸魂”,持续强化政治训练。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公务员培训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省公务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一是集中开发样板课程强化理论武装。围绕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开展课题研究,开发 14 门原文研讨样板课和 31 门专题辅导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课堂、进头脑。二是挖掘用好红色资源锤炼政治品格。在公务员培训中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注重发挥山西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围绕弘扬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刘胡兰精神等打造多条培训路线,用好八路军总部等革命旧址就近开展体验教学。三是以理论测试和实际表现检验政治训练成效。采用“线上 + 线下”方式,对各单位开展创新理论专题学习情况进行监测、对参训公务员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进行测试。坚持以落实成效审视政治素养,引导公务员与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经常对表对标,立足本职岗位做对做实做好。
二、围绕中心任务“赋能”,持续推进能力建设。 紧扣续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着力提高全省公务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一是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提升服务大局能力。围绕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结合山西实际开展系列专题培训,用好对口培训资源,邀请国家部委领导干部、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晋授课。二是围绕省委决策部署提升推动发展能力。围绕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推进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发展等任务,分类分级举办 50 个专题、60 期培训班,培训 9608 人次。三是聚焦战略落实落地提升基层执行能力。通过送教下基层、结对帮扶培训和网络培训等方式,推动优质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倾斜。举办全省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专题培训班,通过网络实时传输进行同步教学,全省 1061 名乡镇党委书记和 215 名街道党工委书记“同上一堂课”。市县组织部门举办专题培训班 1583 期,培训近 21 万人次。
三、创新方式方法“塑形”,持续提升培训效能。 着眼完善公务员培训工作体系,探索建立培训新模式,激发培训新活力。一是实践实训促提升。贯彻落实《公务员初任培训办法(试行)》,以太原市为试点建立“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双实践”初任培训模式,每月集中 2 天时间,让新录用公务员走进基层一线、田间地头开展课题实践,把实践中的问题带到培训课堂进行理论研究,再把研究成果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实现理论与实践互促共进。二是“云端”课堂促提升。将公务员任职培训主体班次搬上“云端”网络平台,围绕提高政治能力和领导能力,开发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各类课程 177 门,组织新提任领导职务公务员参加培训,学员平均完成 214 学时,扩大了任职培训覆盖面。三是省校合作促提升。依托山西与清华大学等全国 65 所知名高校深化合作的有利契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联合开展公务员培训师资引进培养计划,定期选派培训教师到知名高校学习提升,为开展特色公务员培训强化支撑。
坚持守正创新 提升整体效能
推动考录工作高质量发展
福建省紧紧围绕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突出政治标准,聚焦精准科学,加强基础建设,提高选人质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提供更加坚实的组织保障。
一、提高政治站位,严把新录用公务员入口关。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融入考录工作全过程。一是严把政治条件。围绕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从服务党的工作全局谋划推进考录工作,严格职位招考条件的设置,注意选拔政治素质较高的好苗子。二是突出政治导向。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稳定年度公务员考录规模,积极发挥公务员考录工作稳定社会就业预期的示范作用。三是从严政治考察。认真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严格执行录用考察办法,规范工作程序、加强档案核查,根据考察对象的情况,作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四是夯实各方责任。建立“考试安全第一责任人”工作机制,落实疫情防控要求,明确职责分工,加强过程监督,推动形成“省市分级管理,招录单位负总责,机关纪委全程监督”的工作格局。
二、推进分类考试,提高选人用人科学化水平。 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多措并举把好新录用公务员专业素质关。一是科学制定专业考试计划。紧紧围绕省委“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组织部门定期会同用人单位对公务员队伍结构进行分析,科学制定专业考试计划。二是形成多样化的考试组织模式。由省级招录主管部门负责定期组织专业考试,招收特殊技能人才,例如,在“四级联考”中,由省外办统一组织外语考试,为全省外事系统招收翻译人才。三是丰富专业人才选拔方式。针对特殊专业职位,构建以“实践操作”为主、“公共科目”为辅的人才评价模式,“实践操作”占总成绩的权重可以达到 80%。四是规范专业考试组织流程。出台特殊职位招考办法、专业测试操作办法等文件,明确特殊招录的职位范围、招录程序以及测试规范。严格考试组织管理流程,要求关键环节全程录像、留存备查。
三、推进“互联网 +”,增强考录基础保障能力。 着力提升考录信息化水平,提高考录工作效率。一是打造“一体化”平台。坚持每年对考录网站进行升级迭代,逐步将功能相对单一的考试报名网站升级为考录管理网站,实现考录管理的信息化。二是推广“云办公”模式。通过考录网站实现对全省考录工作统一管理,考录主管部门、招录单位以及人事考试机构按照业务类型、分级权限集中在线办公,减少文书往来,简化管理流程。三是提升“智能化”水平。建立“职位申报”系统,自动对招录单位设置的招考条件进行合理性审核,防止出现“因人设岗”现象。开发“报名资格辅助审查”系统,有效提高审查效率。四是提供“人性化”服务。完善“短信池”系统,实现重要信息及时、精准送达。允许对资格审查结论有异议的报考者在线提出申诉请求,维护考生合法权利。
河南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基层公务员队伍。
一、把政治要求贯穿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全过程各方面。 强化理论武装,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基层公务员的主课、必修课,市县党校主体班每年举办 2000 余班次、培训 20 余万人次,上线精品课、微课、特色课 500 多门,参与学习 716 万人次。用好我省特有宝贵红色资源,建强焦裕禄、红旗渠、大别山等“三学院三基地”,加强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体验教学。严格政治把关,设置招录职位条件时强化政治素质要求,笔试面试时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测查,考察时重点了解政治立场和政治意识,年度考核时围绕政治素质开展专项考核。强化政治历练,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打赢脱贫攻坚战等重大斗争实践中,引导基层公务员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进一步充实和稳定基层人员力量。 坚持编制和人员向基层倾斜,县市区为每个乡镇调剂 10—15 名编制,推动现有空编乡镇 2 年内补齐人员。明确要求未满最低服务年限的乡镇公务员不得转任遴选到上级机关,严禁从基层随意借调工作人员。增强基层公务员招录的科学性精准性,合理设置报考资格条件,对艰苦边远地区的乡镇采取适当放宽学历要求、不限制专业条件、调整报考年龄、面向当地户籍等措施,有效缓解基层机关“招人难”问题。近三年来共招录县乡公务员 16737 名,占全省新招录公务员总数 69.9%;为基层招录选调生 3814 人。每年面向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招录乡镇公务员 200 名,三年来累计面向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招录乡镇公务员 755 人,在换届中选拔“五方面人员”2437 人进乡镇领导班子。
三、不断提升基层公务员干事创业本领。 实施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实现全省 22 万余名基层公务员学习培训全覆盖。大力提升专业能力,编印《县域治理“三起来”》、《乡镇工作“三结合”》等体现基层工作特点的教育读本,加大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模拟演练等实训比重,提升培训的专业性、应用性、实操性,近年来全省共举办专题培训班 187 期、培训 1.9 万余人次。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以市场监管队伍为主体,对县以下机关 1.9 万余名公务员实施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制度,有力推进了基层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狠抓作风建设,实行“13710”闭环落实机制,工作部署当天行动、三天见效、七天办结、复杂事项一月办结、所有工作任务清零;深入整治基层公务员队伍中的“四风”,2021 年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 5709 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 9419 人。
四、持续激励基层公务员担当作为。 发挥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将综合评价好的乡镇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提高到 25%,成绩特别突出的还可以适当提高。坚持职级晋升向基层倾斜,明确考录为公务员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在村任党组织书记的乡镇(街道)公务员“两个优先”政策。结合疫情防控、抗洪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及时选树基层先进典型,在抗洪救灾中表现突出的 1 名乡镇党委书记被评为全国“最美公务员”。2021 年第四届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中,县以下机关公务员、公务员集体分别占 38%、47%。省财政共向市县转移支付 15 亿元,将全省乡镇工作补贴标准平均提高了近一倍,持续推动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 20% 以上。完善乡镇小食堂、小澡堂、周转房等基本生活设施,妥善解决配偶子女就学、就业、就医等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引导广大干部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奋发有为、敢于担当。四川省深入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系统谋划公务员考核、奖励、工资福利等工作,用足用好用活政策资源,充分发挥激励保障作用,有效激发公务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一、做优年度考核,激发履职担当原动力。 一是突出“三个挂钩”。与绩效考评挂钩,连续两年省委省政府绩效考评结果为一等次的机关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掌握在 25% 以内。与表彰奖励挂钩,获得中央表彰奖励的、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的,提高 6%;机关内设机构获得中央表彰奖励的、记集体三等功以上的,适当提高比例。与平时考核挂钩,对平时考核工作成效明显、在承担联系点工作中完成任务好的,提高 2%。对未按要求开展平时考核或发生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按不超过 18% 核定优秀等次比例。二是鲜明实绩导向。年度考核核增的优秀等次名额向基层一线、艰苦岗位和完成重要工作任务的公务员倾斜。2020 年,省卫生健康委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核增的优秀等次名额主要用于疫情防控岗位表现突出的公务员。三是注重上下联动。指导市(州)参照制定本地具体挂钩办法,在全省上下构建差异化核定优秀等次比例的制度体系,激励引导各级机关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推动各项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上。
二、强化奖励功效,积聚建功立业正能量。 一是加大及时奖励力度。2021 年出台《公务员及时奖励办法》,全省共开展及时奖励 50 批次,嘉奖 810 人、记三等功 476 人、记二等功 71 人,实现了有功即奖、奖在平时,有效激发了工作热情。二是健全优先使用机制。分级建立先进典型信息库,作为动议提名人选的重要来源,优先提拔重用、晋升职级。全省在岗的 765 名记一等功以上奖励公务员,已提拔重用和晋升职级 667 人,占 87.2%;2020 年选拔 10 名受表彰奖励的乡镇党委书记到省直机关担任副处长;泸州市实行职级晋升积分制,对获得市委市政府以上表彰奖励的量化加分、优先晋升,形成了“用好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的示范效应。三是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推动先进典型上讲台、进教材、进影视、入方志,组织“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赴 21 个市(州)开展先进事迹巡回报告,近万名公务员现场接受了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礼。成都市、广安市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建立工作室,打造公务员跟班学习、培养锻炼阵地;省法院等为先进典型搭建“荣誉授予日”“每月之星”等展示平台,用身边典型引导公务员担当作为。
三、改善待遇保障,凝聚服务基层向心力。 一是优化乡镇工作补贴办法。指导各地结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优化乡镇工作补贴,鼓励向偏远乡镇、艰苦地区和长期在乡镇工作的人员倾斜。涉藏州县采用“乡镇驻地海拔、距离县城远近、乡镇工作年限”三因素法制定补贴标准,最艰苦的 34 个乡镇,补贴达全省平均水平的 5 倍。二是持续规范公务员奖励性补贴。贯彻“控高、稳中、托低”原则,奖金水平与绩效考评结果挂钩,向艰苦边远地区、基层一线、低职级人员倾斜,全省地区间高低倍差、职级间倍差进一步缩小,乡镇公务员年度考核奖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 20%。三是加大福利保障力度。全省实施相对集中休假制度,集中休假期间原则上不安排大型活动和会议。指导涉藏州县在执行国家休假政策的基础上,分类区增加高寒高海拔地区特殊休假天数。提高涉藏州县体检费补助标准,在国家补助基础上最高增加 1500 元 / 年,为高寒高海拔地区公务员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深化分类改革 强化科学管理
为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提供有力保障
新疆紧紧围绕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疆提出的“建设政治上强、能力上强、作风上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扎实推进公务员分类改革,努力建设适应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
一、突出持续激励,激发队伍活力。 按照党中央关于对新疆干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生活上关心、心理上关怀的要求,我们着力巩固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施成果,持续激励各级公务员忠诚坚守、担当作为。一是坚持鲜明导向。突出政治标准,注重正向激励,树立正确导向,一大批在重大任务、重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公务员优先晋升职级,占晋升总数的 84.4%,乡镇机关晋升一级至四级主任科员平均任职年限低于县直机关。二是强化科学管理。准确把握职级属性定位,结合新疆实际制定晋升一级巡视员提名掌握原则和规范一级、二级巡视员管理等政策口径,细化晋升标准条件,加强日常管理,及时兑现待遇,切实增强改革获得感。开展公务员职级晋升规律课题研究,提出职数“蓄水池”思路,合理调节使用职数,为干部队伍梯次配备、长远发展提供数据支撑。三是积极破解难题。针对基层反映的部分县直机关职级职数紧张等情况,解剖麻雀、系统分析,结合实际,鼓励机关优秀年轻公务员赴基层任职,强化地市级统筹管理,建立事前备案等制度,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二、聚焦精准施策,深化分类管理。 紧紧围绕提高新疆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谋划和推进分类改革,公务员队伍建设展现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新气象。一是行政执法类全面入轨。紧密结合优化社会治理,开展专项调研,稳慎完成执法队伍参照管理重新认定工作,制定行政执法类职位设置审批规程,坚持执法力量下沉,将地县执法支队、大队、基层站所等全部纳入行政执法类职位,实现 6 大领域综合执法队伍全面入轨。二是专业技术类探索破题。围绕各项事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系统谋划、以点带面,优先选择改革意愿迫切、专业要求较高的部门率先破题。加强政策集成,制定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分类改革实施方案、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评定实施细则,首批确定审计、生态环境两个专业 215 个职位、170 人划入专业技术类范围。注重从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中培养选拔专家型领导干部,形成激励效应。三是精细化管理统筹推进。拿出 480 个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位面向社会招录,突出测评法律素养、法律执行等能力。统筹各类别公务员选拔任用基本要求,明确调任、转任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应符合职位所需法律专业背景、实践经验等条件,在自治区党校主体班次开设综合执法队伍依法行政研讨班,不断提升依法办事能力。
三、服务依法治疆,锻造政法铁军。 聚焦新时代政法工作新要求,打造过硬政法队伍。突出实战实绩导向,对表现优秀的干部提拔使用或晋升职级,从地州市选拔 6 名有党政正职经历的领导干部加强自治区政法系统班子力量,进一步推动市县级政法机关领导干部交流。推动执法勤务和警务技术职级序列顺利入轨。注重公安队伍专业化建设,指导开展警务技术任职资格评审,突出专业能力评价,实现全区公安机关警务技术专业正、副高级任职资格全覆盖。指导法官、检察官员额重点向社会面复杂、办案量较多的地区倾斜,建立职数年审备案制度,法官、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晋升进入常态管理。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8896201761183699&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