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省级一等奖获得者孙元星老师

221次阅读
没有评论

原标题:【礼赞教师】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省级一等奖获得者孙元星老师

编者按 :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本为本”,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不断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倡导教师“回归本分”,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推进智慧教育,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强化学习共同体,努力培养一批老、中、青三代组成的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学名师。2021 年 4 月中旬,我校教师在甘肃省举办的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近日,党委宣传部组织大学生通讯社记者对省赛获奖教师进行专题采访,以系列报道方式展现教师们不忘立德树人初心、争做“四有”好老师的精神风貌。希望全校广大教师以他们为榜样,共成长、同进步,助力学校一流本科和新农科建设。

甘肃农业大学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省级一等奖获得者孙元星老师插图

人物名片

孙元星,男,博士,1988 年出生于湖北省建始县。2017 年博士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现主要从事昆虫学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教学方面,目前承担《农业昆虫学》等本科生课程;科研方面,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技项目、甘肃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甘肃农业大学伏羲青年英才培养计划等多项课题,发表论文 10 余篇。在首届全国高校教学创新大赛中,以总分第二的名次获得理工科中级及以下组的省级一等奖。

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家境困难的孙元星老师,自幼便深知知识改变命运,在他小时候,心中就埋下为人师的种子。成年后,在导师身旁的耳濡目染更是让这种意愿加速生长,因此他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毕业后便毅然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出于对教学和科研的热爱,孙老师在短短四年的工作时间里便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正在追梦的征程上不断前进着。

甘肃农业大学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省级一等奖获得者孙元星老师插图1

怀赤诚之心,负教习之任

2017 年博士毕业后,孙老师便来到了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就职,并担任了 2017 级植物保护 2 班的班主任。“孙老师是一个勤奋踏实的人,班里的事情他大多亲力亲为、以身作则。他更像是学生们的朋友,在他的学生身上,我可以看到他的影子。”钱秀娟老师这样说。正是因为孙老师负责、认真的态度,2017 级植物保护 2 班计算机二级和英语四级的过关率及考研上岸率都在全校处于前列。优秀的人都有一个共性——勤奋且踏实,孙老师和他的学生亦如是。

因为热爱并且努力,在从“学生”向“教师”这一身份的转变过程中,孙老师适应得很好并且进步很快,入职后不久便担任了植物保护专业的核心课程《农业昆虫学》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他一直在不断学习与课程领域相关的新知识,争取做到思想不落后、知识常更新、教学模式跟潮流。此外,孙老师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他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对《农业昆虫学》等课程做出有趣的讲解和分析,他的课堂氛围活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热爱。通过我的讲解,让学生们爱上这个专业,这才是我真正的目的。”

孙老师认为,在学习优秀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很重要。他通过一些创新性作业和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孙老师没有把我们局限在课本理论知识上,而是让我们进田地、拍视频、制标本,亲自感受昆虫的魅力,真正做到实践与学习相结合,这种学习模式让我们学得更快。”2017 级植物保护 2 班的张楚林同学这样说到。孙老师这种独具特色、新颖有趣的教学模式颇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在“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成为主流的时候,孙老师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开展教学活动。他要求学生们课前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和丰富的课程资料进行预习,然后由同学们在课堂上展开讨论,自己独立解决问题,他再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重点讲解,最后则通过课后作业和课程实验来巩固和应用。“孙老师将课程知识点用结构图整理出来,加深了我们对知识的记忆,也调动了大家课堂参与的积极性。”2017 级植物保护 2 班的陈红同学。“我们系的学习氛围很好,老师们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同一个问题,相互交流。孙老师条理清晰、思维敏捷的回答总会让我耳目一新。”钱秀娟老师微笑着说到。

仰止弥高,钻之弥坚

古有云:“教学相长也。”现代社会,知识更新愈加迅速,过去所学难以满足现代的教学需要。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孙老师没有松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继续深耕科学,努力做到教学和科研齐头并进。在谈及如何做到教学与科研彼此兼顾时,孙老师说:“生活从来不会故意去苛刻你,热爱生活并努力奋斗,做好规划,提高效率,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我热爱我的工作,喜欢充实的生活,所以我并不觉得累,反而很快乐。”

科研和教学本就是相辅相成的,教学可以为科研提供基础的理论知识,丰富科研过程,而科研取得的成果又可以转化应用到实践教学中,指导学生的实验活动。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为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同时学生也有了更多的素材和实验内容,既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又加强了自己的科研和教学水平。“这种经验来源于我的导师,本科期间,在导师的支持下,我参与了她的实验,通过查阅文献并进一步完善实验,这些都为我本科期间发表的英文论文提供了素材,我也想为我的学生提供这样的途径。”做科研的目的就是填补前人没有涉及到的知识空白,这不仅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还需要思维的碰撞,孙老师经常和同事、学生们讨论问题,从中获取灵感。科研并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团队的合作,他从引起同学们的情感共鸣的角度,将专业知识和对土地的情感联系起来,将所研究的优势天敌、环保和绿色的防治方法付诸于实践,进入到生活和田地中。

植物保护学院王森山院长分享道:“孙老师主持了名为《异色瓢虫在环境适应中的鞘翅类胡萝卜素沉积规律及分子调控机制解析》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项目为深入研究异色瓢虫的体色形成机理及环境适应机制奠定理论基础,对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另外孙老师还主持了甘肃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甘肃农业大学伏羲青年英才培养计划等多项课题,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可谓是青年教师的表率。”

甘肃农业大学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省级一等奖获得者孙元星老师插图2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孙老师的生活不止眼前的校园和学生,还有远方的诗和田野。因为从事昆虫学专业的教学,这使他保持着极强的猎奇心,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和小美好。工作之余,他总会约三五好友一起去探索大自然,分享彼此遇到的趣事,相互交流学习。

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生活总会有一些遗憾。日常工作占据了孙老师的大部分时间。孙老师说:“因为工作和科研需要,我现在阅读的都是各种文献,在读书方面花的时间比较少,这是我最大的遗憾。但我深知书中自有黄金屋,多读书、读好书会开阔我们的视野,所以我会抽出时间,多读一些书来充实自己。”

在追梦的路上,总有一个人教会你成长,指引你不断前进。“我的偶像就是我大学及研究生期间的导师,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工作的负责深深感染了我。他们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力求完美的态度,也是我这些年一直在学习的。”孙老师如是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常常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与其羡慕别人,不如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孙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不忘科研能力的培养,在从教几年内取得的诸多优秀成果便是对他最好的奖励。

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于不倦的努力和奔跑。世上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跨出去的每一步,都是未来的基石与铺垫。孙老师坚信,没有超人的付出,就没有超人的成绩。雄关漫步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每一份付出都会结出累累硕果,每一个理想插上翅膀都会展翅翱翔,追梦人的征程从不孤单,追梦人的脚步从不停止。

作者 | 张珝栾 杨静 丁洁

本文来源:中国甘肃网

举报 / 反馈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9813876329094085&wfr=spider&for=pc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