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摸鱼“一词在网络上热度不减,# 工作每天摸鱼要不要离职 #也是最近的热门话题, 各路网友在话题下分享自己的职场摸鱼经验, 有的还总结出了“打工人摸鱼指南”。
上班摸鱼, 已经成为职场人的日常了吗? 他们到底摸的什么鱼?
摸鱼? 摸的什么鱼?
实际上, 摸鱼并不是新时代的产物,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00 多年以前, 那时候的摸鱼, 还叫做“磨洋工”。“磨洋工理论”是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之一, 指的是工人们消极怠工、只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工人偷个懒, 少干活, 和按指标完成是一样的报酬;而超额完成则会被安排更多的工作, 同时还有可能被同事的责骂, 于是工人们开始集体“磨洋工”。
对企业来说, 员工“摸鱼”显然是影响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近也有不少员工“摸鱼”被管理层抓住并当场开除的新闻。
在“摸鱼”成为常态的当代职场, 除了开除、重罚, 还有别的应对方式吗?
前程无忧曾对职场人“摸鱼”情况进行调查, 仅有 12.3% 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不摸鱼”;20% 的受访者表示“摸鱼”是因为“低时薪”;而 26.2% 的受访者表示, 因为工作压力大, 适当“摸鱼”放松一下;64.8% 的职场人认为上班“摸鱼”并没有罪恶感, 另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受访者选择了“无所畏惧”。
我们可以根据以上调查结果, 深入分析一下企业中的“摸鱼党”。
消极摸鱼 vs 合理摸鱼
从调查结果来看, 我们能发现“摸鱼党”们大致分为两类: 消极摸鱼和合理摸鱼。
消极摸鱼:
1. 拿着固定的薪酬干着偷懒的活, 美其名曰“赚老板的钱”;
2. 缺乏工作动力, 但因生活压力或未找到新工作, 选择“摸鱼”;
3. 当下的工作难度太大, 自信心被打击, 缺乏成就感, 失落地开始“摸鱼”。
合理摸鱼:
1. 科学规划工作时间, 通过“摸鱼”适当放空, 调整工作状态;
2. 凭自身能力提前完成工作, 利用碎片化时间保持思考的习惯, 提升自我;
3. 基本上能按时完成工作, 但更喜欢偷个懒, 摸个鱼, 不慌不忙地完成任务。
显然, 留下合理摸鱼的员工是对企业未来发展更好的选择。那么对于消极摸鱼的员工, 是否只有淘汰这一选择呢?
灵活运用人才测评工具, 我们一样可以盘活企业中的“摸鱼党”。
盘活摸鱼党—“活鱼计划”
盘什么?
企业可以选择某一部门或日常观察到有“摸鱼”行为的员工进行盘点, 从职业优势、内在能力、动机需求、价值观等维度进行评估, 实则就是一次针对摸鱼党的人才盘点。
原文链接:http://sxhuipin.com/article/122.html